月光三部曲Ⅰ: 淡水女巫的魔幻地圖 作者張嘉驊
NT$299
以西班牙對臺殖民史作為主要背景的少年奇幻小說
淡水外海為什麼會出現一艘古式的鬼船?
姑姑月影為什麼會失蹤?
少年月之華該到哪裡去尋找姑姑?
月家祖傳的鹿皮地圖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祕密?
為什麼經過時空門,月之華會被送到一六三八年的淡水?
為什麼在淡水的聖特‧多明哥城,月之華會遇到一個在此流連憑弔的西班牙鬼魂?
那個名叫西維多的西班牙鬼魂,在生前和平埔族女巫瑪塔之間發生什麼事?
西維多法力強大,帶著鬼船部隊進犯漁人碼頭,月家姑侄要怎麼做才能阻止他?
邀請您隨著故事情節的推演,一起解碼,
並逐一瞭解隱含在密碼中的訊息。
第62梯次「好書大家讀」最佳少年兒童讀物
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國民中小學新生閱讀推廣計畫入選
中國時報開卷最佳青少年圖書
臺南兒童文學月優質本土兒童文學圖書
高雄市喜閱網推薦好書
ISBN 9789869483735
出版日 2019年10月
幽靈的隱喻 張嘉驊 我從年輕時就很喜歡淡水。當四也文化出版公司找我寫一本在企畫中以本土某地作為背景的少年冒險小說,我選擇淡水來當作故事發生的地點。 我做了一些必要的功課,對淡水乃至整個臺灣的相關文獻進行調查,上起荷西據臺,下至國民政府渡海來臺,涉獵的書籍有四、五十本。當然,我也沒忽略網路搜尋所能帶來的助益。 在這些資料裡,以淡水紅毛城鬧鬼的傳聞最引起我的興趣。事實上,不只紅毛城,就連小白宮(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和淡江中學(內有許多古蹟)據說都曾鬧過鬼。淡水是個古鎮,會有這樣的傳聞,想來不足為奇。但讓我感到好奇的是:這些鬼魂為何長年駐留在此?是什麼因素讓他們徘徊不去?而他們又是什麼樣的鬼魂呢? 受到這些疑問的啟發,我構想了一個名叫西維多的西班牙幽靈法師,企圖復興西班牙帝國在臺殖民事業的故事。經過百年的等待,他終於把鬼船艦隊從古代帶到現代來,以攻克淡水漁人碼頭作為戰爭的首役。 沒有人是西維多的對手,除了一對懂得時空旅行的姑侄,他們的名字叫做月影和月之華。然而月影和月之華用來打敗這名幽靈法師的不是高強的法術,而是對歷史的解釋以及不同種族之間的相處之道。說是打敗西維多,其實可以換個講法,那就是:讓他在明瞭一些道理後得以真正的安息。 「只要能發現自我的良知,鬼也是有人性的。」這是我在寫作過程中意外發現的一點。 西維多作為一個在歷史中遊蕩多年的幽靈,在這個故事裡是個隱喻。他象徵著那對臺灣曾經有所熒惑(或許至今仍在熒惑)的某些東西,一如他本身所顯露的殖民主義思想。 殖民主義的確是個幽靈,長期以來對臺灣為禍不小。 西班牙人、荷蘭人和日本人之統治臺灣,是不折不扣的殖民主義。但漢人在不同的時期統治臺灣,多少也有這種心態的反映。 其實,臺灣真的存在許多「歷史的幽靈」,只是我們很多人都「看不見」。就算看得見,往往也看不清楚。正如同我們很多人目眩於鄭成功收復臺灣的豐功偉績,卻忽視了鄭成功對原住民的粗暴。 在西方,有個名叫德希達(Jacques Derrida,1930∼2004)的著名學者深入的研究過「歷史幽靈」。用簡單的話來說,德希達曾如此地表示:那徘徊在歷史中的幽靈,說它不存在,卻已經在這裡寄居許久;說它存在,卻又無可捉摸。由於看不清楚,我們必須借助它的「聲音」來告訴我們它是誰,並由它來告訴我們該怎麼做—就像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那個虛無飄渺的國王亡魂告訴王子哈姆雷特,說:「我是你父親的靈魂。你必須為我報仇,懲罰你那弒兄、亂倫和篡位的叔父。」幽靈的降臨總引起「哀悼」和「驚悚」,而且很難說它有終結的一日。事實上,活在歷史中的我們,很可能就是某個「歷史幽靈」的分身。 看到德希達這樣的說法,讓人心情難免低落。因為按照他的分析,想要免除歷史幽靈的纏繞似乎並不可能。然而寄望於一個生氣蓬勃的臺灣,我仍衷心地期盼:願那些熒惑我們的幽靈都能安息吧! 關於這部小說的寫作,我要對許多人表示感謝。 感謝盧建榮老師寫出《入侵臺灣—烽火家園四百年》(麥田,1999)。這本傑出的歷史著作,啟發了我對鬼船艦隊入侵淡水漁人碼頭的想像。 感謝好友李毓中博士,對故事中涉及的西班牙據臺史和西班牙語的部分有所指正和指導,並答應為這本書寫序。他的大作〈西班牙人在艾爾摩沙〉(收錄在《艾爾摩沙—大航海時代的臺灣與西班牙》,國立臺灣博物館,2006)和譯著《西班牙人在臺灣(1626-1642)》(合譯者吳孟真,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對這個故事提供了很有價值的佐助。沒有毓中的熱心幫忙,這本書不可能完成。 感謝長期致力於淡水文史工作的蘇文魁老師在推薦序中對本書的讚美,以及對作者的期許。這份祝福必定能化成日後我生產的動力。 感謝就讀國一的兒子張晴洋在作為我的「諮詢顧問」時提供寶貴的意見,甚至說出這樣的「至理名言」:「爸爸,你應該由線索帶出歷史。」他同時也是這部小說的第一位讀者,由於太想知道結局,最後竟不斷地催促我:「爸爸,到底寫好了沒?」在讀過初稿後他還問我:「這個故事可以拍成電影嗎?」 感謝四也文化出版公司以及所有參與者對此書編務的盡心,並對初稿提出許多得力的具體建議,令人獲益匪淺,也讓我在修改過程中有機會反思寫作的意義,如同月影、月之華、瑪塔和西維多那樣勇於面對自己心中的惶惑和恐懼。這是個非常難得的經驗。我要向這些初識的朋友說聲謝謝。 除此之外,拙作也受益於李壬葵院士、白詩薇(Sylvie PASQUET)教授、鮑曉鷗(José Eugenio Borao Mateo)教授、翁佳音教授、潘英先生、劉還月先生、紀榮達先生、林晚生女士和陳政三先生等多位傑出學者的研究或譯著,謹此表示萬分感激之意。唯因篇幅有限,恕我不能在此詳列參考書目。 我在這個故事中引用了一首歌的部分歌詞,是西班牙Luar Na Lubre樂團的Memoria da Noite(Hai un paraiso, 2004),並討論歌詞含意,加以引申。這首歌是我深愛的一首歌,它的曲調優美,百聽不厭,在此向大家鄭重推薦。有興趣者可上YouTube搜尋。(http://www.youtube.com/watch?v=EZU3XqtrwG0) 必須說明的是,西維多是個虛構人物,對他為惡的描述並不代表對神職人員的褻瀆。事實上,西方傳教士對臺灣的貢獻不小,其中如馬偕牧師便是我所敬仰的一位。還有,基於情節上的需要,這部小說也虛構了蔡牽的部屬林阿河,以及淡水女學堂的女學生在清法戰爭中受傷和冒險取藥。而這部小說以之為背景而涉及的只有荷西據臺和清代的歷史,至於明鄭時期、日治時期和臺灣光復後的淡水都來不及觸及—或許,這樣的空缺正為月影和月之華提供了一個再度跨越時空、前去冒險的理由。 在這系列的第二本書《月光三部曲Ⅱ:巨靈動員令》,月影和月之華將面對日本「國家神道」和「軍國主義」的威脅。 就像這部小說,它也是一個經過潛心研究和精心構思的故事。光是想故事中的一些情節,我就感動滿懷。 最後,我將這本書獻給我與內人共同的好友,張國一先生和林美琪女士。除了紀念我們超過二十年的深厚友誼,也藉此稍稍彌補我們一再錯過的在淡水的相聚。 |